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25年工作要点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3-15  [来源]:研究生院    [浏览次数]:

2025年,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抓紧立德树人主线,争创工作质量高线,全力打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不断加强研究生创新就业能力培养,切实提升研究生辅导员育人能力,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一、坚持理论育人,深化家国情怀培育

1.积极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学习宣传、专题报告、实践体验等教育形式,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构建日常思政、导学思政、网络思政、课程思政“四政一体”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强化多方协同,共育时代新人。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奋斗成就梦想”开学第一课。扎实开展“研途有你、逐梦起航”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办好“鸿儒讲坛”,强化政治引领作用。组织博士生讲师团深入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网上网下相结合提高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2.持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的建设质量,突出主要内容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生动性,增强网络空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创作导向正确、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作品,用更多优秀网络作品教育人。积极培育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网红”,通过网络广泛宣传优秀典型,带动更多同学共同进步。

3.切实抓好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和思想动态调研等活动,掌握研究生所思所想和所急所盼,及时解决有关诉求、化解舆情风险。规范研究生上网用网行为,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宣传阵地管理,认真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扎实做好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坚决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精心组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4.全力推进研究生“导学思政”。修订并落实我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立德树人岗位职责实施办法》,激励研究生导师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把研究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切实做好研究生政治素质培养、责任意识提升及人文关怀等重点工作。做好优秀研究生导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工作。

二、坚持实践育人,深化创新就业工作

5.持续完善“双创双有”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丰富“鸿儒讲坛”内容和形式,邀请优秀校友、知名专家和优秀研究生做主讲人,在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教育引导研究生坚定信念、奋发向上。开展 2025 年研究生创新创业立项工作,加大资助力度,激励更多研究生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探索“一院一赛一品”的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管理模式,扎实做好参赛动员和赛前备战工作,引导更多研究生积极参加高层次竞赛,争创更多更好的竞赛成绩。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争创校级以上优秀实践团队和实践成果。提前做好第二届“创新创业有责、强国复兴有我”研究生创新创业文化年筹备工作。

6.扎实推进“赛产就”相融合的访企拓岗和就业育人工作。把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校企协同育人、访企拓岗有机融合,借助组织研究生赴全国各地参加国家级创新实践竞赛的机会,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广泛联系各地知名企业,带领参赛学生走进企业,围绕研究生就业、实习、实践等工作开展洽谈和考察活动,把更多的毕业生推介到相关企业就业。加强研究生就业观教育,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就业观教育讲座。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努力扩大参赛比率,教育引导研究生提升就业能力、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类就业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就业双选会。加强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真正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措施,做到“真知、真做、真行”。

三、坚持文化育人,深化综合素质提升

7.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筑研究生精神世界。连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研究生红歌校歌传唱比赛,提高现场展演质量,扩大网络传播效应,让红色文化和大学精神教育更多研究生。举办“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经典品读活动,让红色基因扎根辽工程,用强国使命感染研究生。

8.大力弘扬“太阳石精神”和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研究生切实领悟和弘扬我校“太阳石精神”。深入开展“最美辽工程”研究生摄影配文大赛,常态化开展“促进全面发展、勇担强国使命”研究生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赛事,引导研究生追求全面发展,立志成才报国。

四、坚持服务育人,深化人文关怀工作

9.全力守护研究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开展研究生“安全文明月”工作,围绕防火灾、防车祸、防诈骗、防疾病等常见的安全问题抓好安全教育,常态化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制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建设安全、健康、文明的寝室文化和校园文化。立足服务研究生健康成长,深入开展寝室走访和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做好扶困解难工作。加强离校和返校闭环管理,认真做好校外住宿审批和管理,出台《研究生校外科研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对校外研究生教育管理要解决好“人在哪、怎么样、谁负责”的问题。

10.不断引导研究生树立“诚朴求是”的优良学风。加强与研究生院的协同运作,完善考试诚信和科研诚信的教育管理督导体系,扎实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手册》学习和考试工作,组织研究生签订《诚信科研承诺书》《诚信考试承诺书》,严肃处理考试、竞赛违纪及其他学术不端的研究生,教育引导研究生切实做到“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11.认真做好榜样引领和资助育人工作。优化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和综合测评办法,评审和发放工作要做到公正、及时、精准。深入开展“向阳而生、逐梦前行”榜样教育活动。做好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育人工作,加强励志教育,做好人文关怀,引导他们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12.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线下讲座、线上宣传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工作,对排查出的存在心理隐患或问题研究生,开展个性化、跟踪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与危机干预处置工作,加强关心关爱,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困扰。对心理问题或隐患研究生帮扶要做到“一人一档一班”,建立院领导、导师、辅导员、同学、家长多级多方协同帮扶的专班,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五、坚持组织育人,深化育人队伍建设

13.不断加强辅导员和班导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立德树人导员谈”,邀请优秀辅导员、思政专家与研究生辅导员共同交流,促进辅导员素质能力和研究工作质量提升。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奖评优等工作制度,推行班导师工作项目化,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杠杆,有力促进辅导员和班导师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工作。

14.进一步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激发工作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及时修订、补充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办法,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量。

15.持续增强研究生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精简研究生组织人员数量,完善研究生骨干选拔培养制度和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组织的“四自”职能。修订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探索研究生党员、骨干纪实鉴定,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导师团队上,促进研究生党员和骨干发挥工作手臂作用。